高压锂金属电池的“护航者”——PAFE电解液让4.7 V运行更安全、更持久
金属电池,因其极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极低的电化学电位,被视为下一代高能电池的“理想之选”。然而,想让这位“高能选手”稳定地在高电压下工作,却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充电截止电压达到4.7 V时,传统电解液往往力不从心:电解液分解、界面层(SEI/CEI)破裂、锂枝晶生成、容量迅速衰减……这些“老问题”严重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实用化步伐。近日,来自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成新/雷丹妮研究团队利用分子结构
金属电池,因其极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极低的电化学电位,被视为下一代高能电池的“理想之选”。然而,想让这位“高能选手”稳定地在高电压下工作,却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充电截止电压达到4.7 V时,传统电解液往往力不从心:电解液分解、界面层(SEI/CEI)破裂、锂枝晶生成、容量迅速衰减……这些“老问题”严重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实用化步伐。近日,来自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成新/雷丹妮研究团队利用分子结构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德干细胞研究中心和丹麦奥胡斯大学科学家合作,首次从一种名为灰鼠狐猴的小型灵长类动物体内分离出成体干细胞。这一成果为开发更接近人类临床需求的干细胞疗法铺平了道路。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灵长类动物骨骼肌干细胞分化过程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然·通讯》杂志尽管干细胞被誉为再生医学的“万能钥匙”,但目前已获批的干细胞疗法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许多在小鼠实验中表现优异的疗法
记者7月14日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获悉,该校宋清海、肖淑敏教授科研团队在激光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攻克了传统激光模斑形状、偏振、角动量受限的技术瓶颈,创新性开发出可自由调控发射波前的新型激光光源。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上。该成果实现了激光波前形态的自由调控,开创性地推动了激光技术从“固定模斑”向“自由定制”的跨越,大幅提升了激光在通信、计算、感知、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具有任意发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特殊的多层超材料,在强磁场作用下,其红外光发射强度显著超过吸收强度,为收集太阳能、开发热隐身技术开辟了新路径。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物体通常以相同的速率发射和吸收热辐射。图片来源:美国物理学会了解材料如何吸收和发射红外光(热)是诸多科学和工程研究领域的核心。1859年,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基尔霍夫提出的热辐射定律指出:在特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可调量子传感技术——一种混合量子系统,能帮多种技术实现更高精度的测量。其应用前景广阔,从探测宇宙中的引力波、监测环境,到生物医学诊断和成像。该突破性成果标志着量子传感技术迈入新阶段,为医疗、天文、信息等多领域的技术革新提供了坚实支撑。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实验装置的大小大致相当于一张普通餐桌的尺寸。图片来源: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近年来,随